小心輕放 別碰傷了草莓







我們被稱作草莓。



我們需要包裝過才有賣相,精緻的外表、香甜的氣味,裝飾價值大過實用性。



我們很脆弱,不耐重壓,我們得被貼上「小心輕放」的標籤。



我們是令老闆、老師之卻步的「草莓族」。



草莓一族的童年與前青春期,幸也不幸地碰上台灣經濟發展最 high,股票狂飆上萬的年代。



因此草莓們沒有一塊紅龜粿切成五、六份與兄弟姊妹分著吃,或繼承哥哥姐姐舊衣服的經驗。



小孩生得少,加上雙薪家庭,或父母來自困窘童年的補償心態,有能力也願意滿足草莓的予取予求。



因此草莓們常常只想到自己,不太有分享的觀念。



草莓一族也沒有拎著新鞋子赤腳走路上學的經驗,沒有穿過「中美合作」的麵粉袋,也沒趕上學運風潮。



至於白色恐怖,在世代交替之下,它像是一個古老的傳說。



所以,我們總覺得好玩的東西都被前面的人玩完了,自己還攪和什麼?



連趕懷舊風潮吃吃科學麵,都覺得時不我予,有點矯情。



當我們為吳奇隆與楊采妮版的梁祝哭得死去活來時,莓嬤卻推起老花眼鏡說:「那根本亂演一通,跟我們那時候……。」



或當你聽著陶喆版的望春風時,長輩們卻覺得那在鬼叫些什麼。



但從威權體制下的單一標準解放出來後,加上全球化風潮,我們卻開始價值觀錯亂,那麼多資訊來源,我們不知道該聽誰的,又該相信誰?



結果,大家都說我們缺乏獨立思考能力,最後多數的草莓都像豬八戒照鏡子,裡外不是人。



其實,社會的標準早已設定好,草莓只得全盤接收,也必須配合種種與自己不同的價值觀,皆大歡喜的結果卻永遠不可及,只聽到長輩們抱怨一代不如一代。



同時,草莓們也沒有固定的信仰可以追隨,多數的草莓內心非常茫然,但我們不會承認,以免落個「思想貧乏」的把柄。



草莓身處的時代,眼耳使用頻率大過腦袋,也是一個哭鬧才有糖吃的時代,我們不像被位上沙灘的前浪那樣默不做聲、埋頭耕耘,草莓往往經不起旁 人的慫恿鼓動,急欲表現自己、證明自己的價值,但草莓往往忘記自己的能力還不足,最後便常常以不得要領的做事方式,帶出荒腔走板的結果。



草莓活在以虛擬取代實體的年代,真實的人際互動太複雜,我們寧可交網友或上 BBS。



網路的匿名性,讓草莓得以四處大放厥詞。



多數草莓原本便自私自我,恰巧又碰上個人主義至上的時代,所以,想必大家都領教過草莓慣用的煽情字眼及撩撥他人的行為,草莓常有意無意忽略其他人的感受、忘了人與人之間的基本教養,失去分寸因而得寸進尺。



草莓誇張的、血淋淋的語言,卻被錯置為有趣、天真與坦率。



草莓不只是忘了禮貌,還忘記了人與人相處的應有之道,因此,草莓人懷疑自己、他人、社會,甚至是整個世界。



我開始懷念那個被要求一致,甚至是思想滯固的年代,那個還記得分寸的年代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浪漫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